集成电路IC设计中的“IP核”
首先,此“IP”非彼“IP”,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首先,此“IP”非彼“IP”,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”IP地址“;而是在ic设计中 集成了某个功能的代码,文件或者完整工程。
IP核分为软核,固核,硬核,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实现功能;
软核:一般是verilog代码形式(硬件描述语言设计),比方说Mult32位加法器的verilog代码,用于数字前端代码阶段;
固核:介于软核和硬核之间,交付形式为门级网表格式(gate.v),相较于软核,固核完成了综合以及时序验证阶段,应用最为广泛;
硬核:它提供了电路设计最后阶段掩模级的电路模块。它以最终完成的布局布线网表形式提供给用户,完成整个后端设计,时序收敛 的模块,最为常见的:SRAM模块;有些厂家为了保护知识产权,不希望自己的设计泄露,因此以”黑盒子“(BlackBox/BBox)的形式 交付给用户,用户拿到以后只看得到该模块的外部引脚以及具体功能,但是看不到内部结构。
”IP核“为什么产生,它的创造初衷是什么?
在如今半导体芯片行业蒸蒸日上的中国,竞争也如火如荼的进行。随着芯片结构功能愈加复杂,如果一切都从头开始,要耗费的人力 物力太多,因此衍生出专门生产”IP核“的公司,他们将做好的功能模块出售给需要的IC设计公司,这样既能节省很多时间成本,同时也 增加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力,促进行业的发展。


